穿越迷雾,享受没有导航的旅程
博世研发科学家老王的无图之旅

大家好,我是王磊臣,大家可以叫我老王。2021年加入博世,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后赴德国深造并完成了硕博学业。早在2018年,我在德国斯图加特求学期间,就已经在博世中央研究院和戴姆勒总部实习工作。专注于自动驾驶感知技术,这激发了我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浓厚兴趣,也奠定了我的职业方向。

2021年,我回到上海,正式加入博世中央研究院,担任研发科学家一职。入职之初,我便投入到了车路协同感知项目的研发工作中,并在2022年成功为该项目争取到了公司15万欧元的资金支持。随后,我和团队在国际知名的KITTI自动驾驶目标跟踪榜单中取得了世界第三的成绩。2023年年底,我有幸成为无图驾驶预研项目负责人之一,这也是博世的重点发展方向。

无图驾驶:引领自动驾驶新时代的技术革命
我相信,无图驾驶技术代表着自动驾驶的未来方向,摆脱了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毕竟高精地图受限于地图本身的覆盖广度和更新速度,而无图驾驶要求车辆具备类似人类驾驶员的认知能力,能够独立处理复杂的交通情境。
借由车载传感器和算法,车辆可以通过无图驾驶技术实时识别周围环境,从而做出驾驶决策。比如汽车在一条马路上平稳行驶的过程中,识别出来道路上有个叉车,需要避开,系统就会像人类一样思考是向左还是向右变道,同时它又看到路口有红绿灯,是红灯状态,于是做出先减速再思考下一步的决策。无图驾驶可以让汽车变得更聪明,这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走向端到端模式,通过一个类似人类大脑的黑盒系统来处理所有驾驶决策,不再需要细分的算法处理每一个步骤。在商业领域里,无图驾驶技术的应用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小范围场景,而是着眼于更广泛的全场景应用,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我们团队从2023年年底开始研发无图驾驶感知模块。在今年六月份的CVPR 2024 国际自动驾驶挑战赛(Autonomous Grand Challenge)中,博世智能驾控、博世中央研究院和清华大学联合团队,从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无图驾驶(Mapless)赛道公榜第四名,展示了博世智能驾控在无图、轻图技术上领先的研发能力。此次竞赛的成果不仅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正与业务部门合作,将这一成就应用到一个即将量产的项目中。该项目在公司内部具有极高的重要性,被领导层视为头等大事之一。此外,我们也将前往德国,向总部分享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包含先进的技术以及其在成本方面的优势,以增加我们本土研发团队的国际影响力。对此,我们团队感到非常幸运,也非常自豪,可以亲自参与这场技术变革。

Win #LikeABosch:长期主义下的持续投入与创新共赢
我很享受充满挑战的状态。每一年条件允许的话,我都会参与一个国际算法竞赛。虽然至今为止最好的结果也只是拿了一次第三;但我从不感觉遗憾,反而我很珍惜这种永远追赶的状态,能够不断探索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是一种很棒的体验。回到工作中,我觉得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要认清市场上自动驾驶领域的白热化竞争;特别在中国市场,竞争局面早已不是四五年前的状态,对于博世来说,有着空前的压力。作为预研团队,我们的日常工作需要平衡前沿技术、算力、平台、速度、客户需求,强度高、压力大,风险也大。但我算是很幸运的人,一方面,我享受这种外部竞争,也享受整个过程,另一方面,因为和整个团队一起协作,有着研究院和事业部的“最强大脑天团”,我们可以更从容地应对高强度竞争。

博世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沟通足够透明,团队足够融洽,组织足够容错,这样的企业文化对研发团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作为一家不上市的公司,我们面临着利润率和现金流的压力,但即便在财务状况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公司领导层凭借强大的战略预判,坚守长期主义,对尚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研究方向进行持续投入,这对于现在的商业环境来说,是非常稀缺的。但同时,我们也非常目标导向,鼓励团队协作,杜绝内耗,特别是跨部门合作方面表现出色,合作效率高,我觉得这些对于高科技产品的研发至关重要。
在博世,"LEAD WORK WIN"是我们的行动宣言,我们坚信“脚踏实地,技术引领”是延续成功的关键。面对竞争与压力,我们从容应对,用前沿科技推动无图自动驾驶领域的突破。穿越迷雾,探索未知,享受没有导航的旅程,庆祝每一次突破带来的成就感。

i KITTI: 自动驾驶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算法评估平台,由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和丰田美国技术研究院联合创建。该平台通过提供真实世界驾驶数据和一系列基准测试,促进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KITTI竞赛包括多个挑战项目,如物体检测与跟踪、行人检测等,吸引了众多学术机构和企业的参与。
ii CVPR全称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即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作为计算机视觉及自动驾驶领域最顶级的会议,每年都吸引着全球数以万计的最优秀的学界及业界研究人员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