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1989 年的新业务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是 Bosch 标志性的转型时期,该公司转型为拥有多个自主管理部门的多样化集团、全球化企业以及汽车电子元件领域的市场领先企业。
新架构——部门形成
1950 年至 1960 年,Bosch 员工从 15,000 名增长到 70,000 名。中等规模企业的集中式架构不再能够满足需求,因此,20 世纪 60 年代,首先从电动工具部门开始,业务领域逐渐变得更加独立。在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时期,Bosch 在其他行业完成了多次收购,并重新培训数千名员工生产汽车电子元件。
从液压装置到包装
虽然当时在对 Bosch 来说最重要的市场(西欧)中,汽车行业持续繁荣,但探索其他行业的多样化驱动仍至关重要。继 20 世纪 50 年代进军汽车液压装置、医疗电子产品和无线电技术之后,Bosch 于 1963 年创办了包装机械公司,并通过收购拓展业务,成立了包装技术部门。
创始人的馈赠 — Robert Bosch 基金会
研发与收购 — 借助创新的力量
1968 年,Bosch 将研发资源集中投入全新研发中心。此项整合工作有利于催生创意,Bosch 可利用这些创意研发出创新产品,而创新产品可赋予其竞争优势。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起,该公司的自有研发机构还专注于特殊项目,比如集成电路。
位于斯图加特
由电子元件代替
1959 年,Bosch 开始开发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1967 年,Jetronic 成为全球首个量产的同类系统。该系统于美国版大众 1600 LE 和 TLE 中首次使用。借助 Jetronic,VW 1600 能够满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非常严格的 环保法规的要求。
照片:附近的施维贝尔丁根技术中心电子元件实验室中的 Jetronic 汽油喷射电子控制单元板(1970 年)
半导体和计算机化汽车 — Bosch 电子元件
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研究人员和管理层让电子元件成为该公司关键产品的决心开始显现成效,起初未知的领域缔造了整个公司延续至今的成功。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最好例证是 1978 年推出的 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Bosch 凭借其在数字电子元件领域的专业知识,令其成为汽车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
全球思维 — 在美国和亚洲的新开始
在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Bosch 直到 1983 年才恢复了对自有品牌的完整使用权。这为该公司重获往日的销售辉煌扫清了道路。在亚洲,Bosch 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在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该公司通过更加经济高效的方式制造优质商品,比如,摄影和视频技术设备。该公司还在日本等关键市场创办了合资公司。Bosch 分别于 1973 年和 1984 年先后开始在此生产电子汽油喷射系统和 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
施维贝尔丁根
灵敏的嗅探器
1969 年,Bosch 专家开始开发废气测量传感器,该技术在经历最初的困境之后,足足花费了 10 年才日臻成熟。目前,如果没有氧传感器,环保内燃机将不复存在。该传感器于 1976 年投产。此项 Bosch 创新成果是使用三向催化转换器处理废气的前提条件。氧传感器可测量催化转换器废气上游中的氧含量。该值会根据驾驶情况持续剧烈波动,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可借助该值来调节油气混合物的构成。该系统具有高精度,可确保完全燃烧,从而令催化转换器能实现最佳的废气清洁效果。由此可减少高达 90% 的有害排放。
照片:施维贝尔丁根技术中心的氧传感器原型功能测试(1975 年)
电信 — 全新关注领域
20 世纪 80 年代初,Bosch 着手探索电信领域,开始开发航天卫星和手机技术,并部署公共和私人电信网络。在该行业经历了 20 年的成功、创造了高达 25% 的公司销售份额后,不利的发展势头迫使 Bosch 退出了若干相关领域。安全系统部门继续经营,且至今一直都非常成功。